当前位置:首页 > 消费 > 正文

节气|白露初候·鸿雁来——仰望亘古秋空

来源:东方网 2024-09-07 14:26 阅读量:15050   

白露时节最典型的秋之色,莫过于蓝色。

白露初候·鸿雁来 徐冬冬

最典型的秋天,我想,恐怕就是白露时节的秋天了。因为,“秋高气爽”这四个字,无论在大江南北,都在这个时节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表现。

就是这么奇特,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,进入白露时节,似乎所有的潮热都不见了,空气是令人舒适的干爽,南国的艳阳明显少了热辣的感觉,早晚开始变得凉爽起来。至于北方,阳光灿烂而温润,秋风吹在身上,是浑身的惬意,晨曦日暮中更是带上了一丝凉意。凉意微微,温而不寒,让人完全消除了夏日存留的热之苦,又不用担心受寒凉的侵袭,身心彻底放松下来,进入平和、舒朗的状态。

而白露时节最典型的秋之色,在人们的眼里,莫过于蓝色了。

这是多么明净、多么高远、多么辽阔的蓝色啊!蓝色的天空,是这时最美的秋色;这时的蓝天,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天空。明净之极而达艳丽,高远之极而显苍茫,辽阔之极而至无限。蓝天的影子投在山峦,就是黛青层叠的秋山了;蓝天的影子投在水面,就是碧波的秋水了……

在画家徐冬冬艺术生涯的印象绘画时期,他描画秋天的很多作品,用的正是这样明丽的蓝色!那么,抽象绘画的《四季》白露系列为什么不用蓝色抑或白色来表达呢?因为白露之白,不在色之白,而在气之阴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写道:“白露,八月节。秋属金,金色白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

此时,天气渐渐转凉,清晨时分,人们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,这是因为昼夜温差变大,夜晚水汽凝结其上而为晨露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故以白形容秋露,称之为白露。

进入白露节气,秋天也就进入了仲秋,阳气急速地减弱,阴气急速地加重。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转守为攻,分批南下,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。人们会格外明显地感到早晚温差加大,气温一天比一天降低。这时的变化,确乎以“天”为单位,俗语云“处暑十八盆,白露勿露身”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,意思是说,处暑时节天气还热,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,过了十八天,到了白露,可就不要赤膊裸体了,因为气温下降速度加快,一晚更比一晚凉。

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阴阳之气的变化,阴气虽呈上升之势,阳气却仍然占据着大半江山,要等到秋分节气阴阳平、寒暑均之后,阴气才会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。这,才是白露时节的本质。

所以,在《四季》白露节气系列作品中,人们看到大量夏之色彩的延续,红、绿、黄仍是画面的主色,但气息已然不同,红色变得厚重,绿色变得安静,黄色犹显温婉却又不失力量。这样的色彩处理,把白露时节天地气息变化的特点表现得恰到好处。

非常有意思的是,白露时节作为最典型的秋天,其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在黄河以北,但其物候特征却几乎都是以南方为视角的:初候“鸿雁来”,二候“元鸟归”,三候“群鸟养羞”。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回来,元鸟也飞归南方,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。如此具有时空穿越感的节气,恐怕也只有白露了。

古往今来,我认为“一诗一歌”是吟咏白露初候时节的经典。“一诗”为《诗经》之《蒹葭》,“一歌”为草原之《鸿雁》。

《蒹葭》写道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回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……”

《鸿雁》唱道:

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

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

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

《蒹葭》之幽远诗意,《鸿雁》之苍茫情怀,道出了特有的意境之美。而《四季》的尝试是,在以抽象绘画方式表达这一时节天地变化的本质时,也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象绘画的意境之美融合进去,以此充分体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审美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但这样的创新追求,已经结出了秋之硕果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