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端市场已经饱和?
并没有!
4月19日,在由IIFAA联盟、蚂蚁数科联合主办、智行盒子协办的IIFAA产业数字化大会上,智行盒子创始人、董事长张署光指出,自2012年出行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以来,数字化技术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极大地提高了供需匹配效率,催生出庞大的网约车市场。
据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B端出行市场持续繁荣,截至2023年,新能源乘用车在该市场的总需求价值已达2192亿元,预计到2028年将激增至9421亿元。与此同时,专车、快车交易规模持续扩大,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7800亿元,展现出B端出行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活力。
随后张署光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进一步指出,出租车、网约车有更换周期,大概5~6年,车就要迭代,跑得比较狠的,可能三年一换车,“所以有人说B端车赛道饱和了,它其实并不存在饱和。”
另外,B端市场覆盖范围较广。“狭义的B端,大家都认为是出租车、网约车,但除此之外,还包括政企、福祉及文旅等多个市场的应用。”张署光补充道。
那么问题来了,面对潜力仍然巨大的市场,B端出行还能怎么玩?
张署光提到,行业亟需更深入、全面、创新的数字化应用来推动行业效率提升,实现从业者的增收与乘客体验的优化。
而智行盒子正是在此背景下,确立了“打通出行各环节的多维数据,实现数据的升维、再融合”的战略路径,致力于将B端出行从广度拓展转向深度耕耘,通过数字化提升出行效率,智能化增强出行体验。
“智行盒子不是单纯的出行平台,也不是传统车企,而是一家专注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出行科技公司。”张署光此前表示,“过去十年‘智慧出行1.0时代’通过位置数据和算法匹配运力,实现了效率的提升。如今技术红利早已消耗殆尽,经过大量调研、加上和各位同行的深度探讨,我们认定了一条重新构建出行行业生态的维度:‘数据’。只有通过‘数据的升维再融合’,将车端、司机端、乘客端、路端以及平台端的数据无缝连接,才有机会创造出行市场全新的价值,产生新的赚钱效应。”
据悉,智行盒子践行“大B端出行”理念,采用独特的“1+N+1”业务形态,即专属定制车型、数智运营及多元应用场景,构建全链路、全场景、全生态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。
其中,“1”代表为B端市场量身打造的专属定制车型,创新采用1+1+3“L型”座椅布局,兼顾司机工作效率与乘客舒适度,搭载后排数字大屏、0重力C位座椅、智能车内贩卖机等设施,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。车辆作为数据采集终端,收集车端、司机端、乘客端、路端以及平台端在内的多维度数据,为后续智能算法提供丰富素材。
去年12月,由智行盒子携海马汽车合作的定制车型-海马EX00已接受B端订单。据张署光此次透露,今年10月该车型将正式交车,预计到明年年底体量达到5-8万辆。
另一个“1”则是智行盒子自主研发的数智运营体系,包括车管系统、订单匹配系统和商业化系统,构建起坚固的数据底座。通过对车辆、司机、乘客等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分析,智行盒子构建核心算法大模型,应用于资产风控、运力匹配、座舱服务推荐等方面,实现了金融保险服务的高效便捷、运力调度的智能化以及个性化服务输出,显著提升了司机收益与乘客满意度。
“我们并不是单纯只是改造车的车身结构,装点硬件,每一个细分领域,如果没有数字运营或者叫数智运营,我们不做,因为没有这一块,它就没有粘性,就不能让客户依赖上你。”张署光还强调,智行盒子其实“并不是靠卖车去赚钱,靠的是后端运营。”
在“N”应用场景中,智行盒子的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网约、出租、政企、福祉、文旅等多元市场,以“1+N+1”业务形态推动“数智大出行”愿景的实现。具体实践中,智行盒子积极推动“网巡一体化”建设,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精准运力匹配与路线优化,提升行业整体效率。同时,智行盒子还通过高维数据融合,成功将营运车辆保险价格大幅降低。
按照智行盒子的说法,在网约、出租、政企、福祉及文旅等多个市场的应用中,智行盒子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与解决方案,为各细分市场提供最适合的智慧出行服务。
其中针对出租和网约车市场,智行盒子通过构建智慧网约车生态系统,运用智能网联和大数据技术,将智能调度、资源共享、精准匹配等策略融入生态系统,大幅提升出租和网约车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,实现个性化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。
在智慧文旅领域,智行盒子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定制化出行解决方案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打造“人、车、景”无缝对接服务模式,助力城市形象提升与旅游经济回暖。智行盒子的文旅定制车不仅提供便捷的市内通勤服务,还结合城市特色进行车身涂装,打造“移动名片”。车内数字屏、车载零售等设施精准推送本地生活服务与非遗文创产品,深度挖掘游客潜在需求,拓展旅游消费深度与广度。
此外,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福祉出行需求,智行盒子依托5G、物联网、自动驾驶等新技术,推动福祉出行向智能化、便捷化、个性化方向发展,致力于开拓这一蓝海市场。
在张署光看来,数智赋能不仅开启B端出行的新未来,更将引发全社会出行方式的深刻变革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