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陈妍
?90后老板经营了一家80平的杂货店,居然实现了月销百万,他是怎么做到的?
疫情期间,90后老板小刘在北京的店铺线下客流量大幅减少。但令小刘感到意外的是,杂货小店的线上生意靠着外卖,迎来暴涨。凭借着零售平台的骑手,小店的商品差不多能够在客户下单30分钟左右送到他们的手中。
央视采访截图
疫情期间,由于居家时间变长,外出的时间又不可控, “随要随买”“随买随到”成为不少消费者更大的诉求。因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,即可从附近便利店、超市等零售实体采购的需求,即时零售成为加快实体门店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,也带动了实体门店的复苏和增长。
对于快速发展的即时零售业态,央视在近期给出了定义: 是指以本地门店和即时配送为核心,连接实体经济和消费者,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新型零售业态。
上线即时零售平台只是第一步,如何洞察和捕捉需求,并且提供更好的服务,是门店效益增收的关键所在。
01
回归本地的消费需求
刚来北京开店的时候,小刘夫妻二人走遍了周边小区,做起了市场调研。他们考察的重点对象是年轻人,“因为他们平时工作忙,没时间去逛大超市,选择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的可能性较大。”小两口就调查周围小区,看哪些小区住的年轻人多。
在调研之后,小刘夫妇把超市挂到了美团上。 决定线上线下兼做的他,刚开始还不知道如何经营,生意也不怎么样,一天只有几单生意。批发商也不给送货,小刘只能自己去拿。
小刘发现,开一家线上商店,一点都不比开线下店容易。如何优化页面?哪些商品排在首页?如何制定促销策略?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后来,小刘开始调整进货方向,专门进一些年轻人喜欢的网红产品,也会根据季节变化以及潮流采购商品。
没想到今年5月,北京疫情反弹,线上订单增长了大概3000单,是平时的1.5倍。六点半到九点半是下单高峰期,小刘夫妇俩忙不过来,“一直爆单”。
央视截图
小刘的杂货店在疫情时期迎来新增长的背后,是年轻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改变。如今的年轻人,长时间处于工作忙碌的状态,习惯了“外卖点一切”的生活。疫情防控下,年轻人居家办公次数增加,线上购物需求变大。 依托骑手的即时配送,水果、餐饮、医药用品,甚至是衣服、电器、数码产品等不常见的“外卖”,都能送货上门。
过去,在电商平台下单、快递配送是较为主流的线上购物模式,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是网上下单,等几天收快递,很多本地的小店也受到影响。但这两年,随着即时零售的兴起,消费回到了线下门店。想要的东西30分钟就能送到,年轻人的订单又从电商回到了实体门店。
由此可见,年轻人的一部分消费需求正在回归本地。
02
与实体门店休戚与共
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,即时零售的未来与实体门店的命运息息相关。
“本地门店加上即时配送,这就是即时零售的两大核心。”8月5日,央视在近十分钟的专题报道中,专门解读了即时零售。
依靠即时配送,本地实体店铺拓宽了服务半径。 一般来说,一家实体门店只能吸引附近的顾客,销售范围不会超过附近2公里。但通过骑手,配送范围就拓展到5公里甚至更远,能覆盖更多消费人群。
现在的年轻人,常有“快递焦虑”,要么是等待收货,要么是等待退货。而在“本地门店+即时配送”的消费场景中,不会出现“买家秀”和“卖家秀”的尴尬,也没有漫长的退货等待。商品从“快递”变成“外卖”,消费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跟实体门店沟通,当天就能解决问题。
通过即时配送网络这双看不见的“手”,消费者轻松买到了实体店内的商品。尽管在线上下单,但真实的交易是发生在线下门店的。想要做好即时零售,必备要素就是本地实体零售商。与此同时,即时零售也在反哺本地门店,为实体门店带来增量。美团数据显示,今年1-7月,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增长了54%,其中夫妻小店增幅高达110%。
在高增长的背后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购买的时效性、确定性要求越来越高。实体门店的数字化程度和商品运营的能力,也决定了消费者越来越丰富的消费需求能否被满足。
反过来说,这也会促进本地实体商家的发展,与此同时,多样化的需求必将对商家的数字化程度提出更多要求。实体门店与即时零售深度绑定,也将呈现出丰富和庞大的生态。
“实体门店+即时配送”模式,更大的意义是它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向前演进,实现本地实体服务和本地消费者的循环。以即时零售为主的线上订单迎来高速增长,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和消费的增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》预计,到2025年,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规模将突破万亿门槛。
由此可见,即时零售立足于本地实体,其未来的命运,与实体门店的繁荣程度高度相关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